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24小时最新全球实时新闻汇总09-02

| 人围观 |

金小妹2025-09-03 17:37:59



美国

知情人士:川普已取消访印计划




美印关系近来闹僵,据美媒披露,美国总统川普已经取消了访问印度的计划。

据《纽时》8月30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曾称美国总统川普为“真正的朋友”,但现在两人关系疏远。

据了解川普日程安排的知情人士透露,川普原本告诉莫迪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前往印度参加“四方安全对话”(Quad),但现在已取消了秋季访问计划。

报道称,在印度,川普如今在某些方面被视为民族耻辱的根源。上周,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节日期间,一个巨大的川普肖像被摆放在游行队伍中,人们举着标语,宣称他是个背后捅刀子的人。美国的打击如此猛烈,以至于一位印度官员将其描述为“直截了当的欺凌行为”。

据悉,因为贸易以及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等原因,美国对印度加征了50%的关税,相关关税已于8月27日生效。

在美国新关税生效前夕,印度总理莫迪8月25日作出强硬表态,称无论面对多大的压力,他领导的印度政府都将保护农民和小企业家的利益。“无论压力有多大,我们都将不断增强力量,以抵御挑战。”

对于美国的关税威胁,印度外交部8月4日就曾发表声明说:“乌克兰冲突爆发后,印度因为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而成为美国和欧盟的攻击目标。事实上,印度开始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因为冲突爆发后,传统的石油供应被转移到了欧洲。当时,美国积极鼓励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以加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

印度外交部还说,美国和欧盟也仍然与俄罗斯进行贸易往来,在此背景下,针对印度的指责既不合理,也不正当。与任何主要经济体一样,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美国

川普顾问警告:关税若遭最高院推翻 将是美国的终结


           

美国联邦巡迴上诉法院(US Court of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日前裁定,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实施的关税政策多数属于非法,但允许相关措施在上诉期间继续执行。对此,川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直言,若最高法院最终推翻川普政府的大规模关税政策,“将会是美国的终结”。

CNBC报导,纳瓦罗週日在福斯新闻节目《Sunday Morning Futures》中强调,“这是最糟糕的政治化不公。如果我们输了这场官司,川普总统说得对,这将是美国的终结。”他表示,对政府在最高法院的诉讼抱持“非常乐观”的态度,并指出一位法官的反对意见为上诉提供了明确路线图。

报导指出,美国联邦巡迴上诉法院上週以7比4的比数判定,川普根据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所实施的大部分“对等关税”超出总统权限,属于违法。该裁决动摇了川普任内核心经济政策之一。根据判决,这些关税可维持至10月14日,让川普阵营有时间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针对裁决结果,川普在其社群平台TruthSocial上警告,“如果这些关税被取消,那将是美国的灾难。”他进一步提到,“我们将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协助下,利用这些关税让美国再次富有、强大、有力量!”

此外,川普声称其关税政策已为美国带来“数兆美元”收入,但根据财政部资料,本财政年度关税收入约为1,420亿美元,多数来自于今年4月关税正式实施前的徵收。税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预估,若川普的关税政策合法,2026至2035年将可产生约2.9兆美元收入。

然而,分析指出,这些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税收政策中心估算,2026年平均每位纳税人将因此增加约2,700美元负担。根据税务基金会估计,若无司法干预,这些关税将影响约69%的美国进口商品;一旦遭法院阻止,影响比例将降至约16%。不过,针对钢铁与铝等特定产业的关税,并不在此次裁决范围内,仍可继续施行。




美国

改变选举规则!川普要签令"投票必须出示身分证明"


       

美国总统川普8月30日宣布,将要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选民投票时,都必须出示身分证明,同时大幅限缩邮寄投票(Mail-In Voting)适用范围。

川普在自家社群平台「真相社群」发文表示,「选民身分证明必须成为每一票的必要条件,绝无例外!我将为此发布行政命令!!!」此外,除了重病患者及远地服役军人,将不再接受邮寄投票。

川普长期质疑美国选举制度,2020年败选以后,更持续声称该次选举存在大规模舞弊行为,与共和党盟友散布非公民大量参与投票的无根据说法,但实际上此类情况极为罕见,而且属于违法行为。

多年来,川普也呼吁废除电子投票机,改采纸本选票搭配人工计票。但选务官员指出,传统计票方式不仅耗时长、成本高昂,且准确度远低于机器作业。

今年8月初,川普承诺在2026年期中选举前,透过行政命令终止邮寄投票及投票机的使用。不过,由于联邦选举事务是由各州管辖,美国宪法是否授权总统,得以实施此类全国性措施,依然存有疑虑。

此外,2026年11月3日的期中选举,将是川普重返白宫后首场全国选举,不仅是他内政与外交政策的考验,民Z党也正设法夺回参众院控制权,以阻挡川普国内政策推动。



乌克兰

泽连斯基周四赴巴黎参加志愿者联盟会议


   

法国总统府周一宣布,法国总统马克龙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将于本周四在爱丽舍宫共同主持一场“志愿联盟”军事支持乌克兰国家会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出席会议。

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今天表示,这场由约30个主要来自欧洲国家组成的“志愿联盟”会议将于本周四上午举行会议,未赴巴黎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通过视频会议参。

此前8月18日泽连斯基在欧盟六国领导人陪同下与特朗普在白宫会晤后,本次“志愿联盟”会议将“讨论最近几周为乌克兰安全保障所做的工作,并评估俄罗斯坚持拒绝和平带来的后果”。

一位欧洲政治消息人士今天上午评估指出,华盛顿为结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所做的努力似乎陷入僵局的背景下,泽伦斯基将与多位欧洲领导人在巴黎再次会晤,讨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问题并推动外交进程,因为俄罗斯人再次拒绝和谈。



俄罗斯

普丁呼吁打造新世界秩序 “必须消除乌克兰危机根源”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合组织峰会期间表示,北约必须停止东扩,否则乌克兰难以实现和平。他会谈后强调:“要为乌克兰找到持久解决方案,必须消除这场危机的根源。”

俄罗斯于2014年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2022年2月向乌克兰发动了持续至今的侵略战争。2019年,乌克兰将加入北约和欧盟的目标写入宪法。

普京讲话还呼吁对全球政治秩序进行重组。他表示:“以欧洲为中心、以跨大西洋为核心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据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报道,他强调,未来属于一种“能够兼顾尽可能多国家利益、并实现真正均衡”的体系。

与此同时,德国联邦议院两大党团主x施潘(Jens Spahn 基民盟/基社盟)和米尔施(Matthias Miersch,社民党)抵达乌克兰访问。德国大使马丁·耶格尔(Martin Jäger)在基辅迎接了代表团。米尔施表示:“这次访问是在艰难时刻传递支持和团结的信号。”不过,谈及阿拉斯加的普特会,他语气谨慎地说:“外界曾寄予巨大希望,但现在更多的是现实的清醒。”

德国总理梅尔茨则宣布,本周将继续推动欧美之间的磋商,目标仍是促成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面。他强调,应当在必要时邀请更多参与方,共同敲定停火协议。但他也直言:“我不会抱有任何幻想。这场战争可能还会持续许多个月。”



欧盟

欧盟抛震撼方案 “美国已点头”




欧洲对乌克兰战后安全的盘算正逐步具体化。欧洲执行委员会主x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披露,欧洲盟友正拟定“相当精确的计画”与“明确的路线图”,评估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签署和平协议后,向乌克兰派遣部队的可能性。她强调,这套安排将获得美国支持,相关协调“在白宫已经达成协议”,目前“进展顺利”。

根据《自y欧洲电台》报导,冯德莱恩指出,一支“多国部队”的部署框架正在成形,背后有美国提供后盾。她直言,欧洲领导人的“紧迫感非常高”,相关工作“正在推进、正在成形”。

报导中同时引述三名外交消息来源称,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已邀请欧洲领x于9月4日在巴黎会商,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英国首相史塔摩(Keir Starmer)、北约秘书长吕特(Mark Rutte)与冯德莱恩均预计出席。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持续要求西方盟友,特别是美国,在任何停火协议中给予具体而强劲的安全保证;俄罗斯至今则未展现谈判意愿。

冯德莱恩谈到美方立场时说,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想要和平”,但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不走上谈判桌”,并直言普京“没有改变,他是掠食者”,川普与普京的“负面经验越来越多,普京不履行承诺”。

欧洲内部已有初步构想:在和平协议落定后,可能派出数以万计兵力进入乌克兰,美方则提供指挥控制、情报与监视资产,但不派遣地面部队。德国总理梅尔茨受访时表示,战争恐“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欧洲的目标是“尽快结束”战事,但不会以乌克兰投降换取停火,“如果乌克兰投降并丧失独立,你明天就能结束战争”。




以色列

以色列考虑吞并约旦河西岸地区,以"报复"多国承认巴勒斯坦


           

美国“Axios”新闻网、英国路透社等外媒8月31日报道,据3名直接了解情况的以色列、美国和欧洲官员透露,以色列政府正在认真考虑吞并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地区,以“报复”几个西方国家宣布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Axios”称,以色列的下一步行动将取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立场,特朗普曾在其第一任期内两次阻止以色列的吞并行动。报道还称,有以色列官员称,特朗普政府不会反对吞并,因为他们对那些计划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感到“非常愤怒”。美国驻以色列大使迈克·赫卡比告诉该媒体,美国政府尚未表明立场。

同样报道此事的路透社称,目前尚不清楚此类(吞并)措施将在何时实施,但以色列这一潜在的吞并可能面临国际谴责。

联合国大会将于9月讨论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两国方案”,包括法、英、澳、加等国在内的多国宣布准备在此期间承认巴勒斯坦国。当地时间8月29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对计划9月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x、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其他巴勒斯坦官员,拒绝发放签证或取消其签证。美拒给阿巴斯发签证遭多国谴责。爱尔兰外长哈里斯称,欧盟应“以最强烈的措辞”向美方提出抗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的做法“不公平”,“巴勒斯坦有权在联合国及所有国际论坛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德国

德促以色列「立刻」改善加萨人道状况


 

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援助专员今天启程前往以色列及加萨前表示,以色列必须「立刻」改善加萨的人道状况。

直到最近,以色列在德国政治光谱上一直获得广泛支持,但随着加萨人道局势日益恶化,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对以色列的语气也趋于强硬。

上月联合国正式宣布加萨发生饥荒。

德国政府人权政策和人道援助专员、执政党社会民z党(SPD)议员卡斯提鲁奇(Lars Castellucci)表示:「以色列政府必须依据人道主义原则及国际法,立刻、全面、可持续地改善加萨的人道局势。」

他谴责平民所承受的苦难,尤其是身陷冲突、「既无辜也无责任」的儿童所受的痛苦。

他表示,德国对加萨的人道援助「已多次增加」,但要是援助无法送达需要的人,「那一切都毫无意义」。



印度

莫迪会晤普丁 称即使在困难时期 俄印也站在一起


   

印度总理莫迪周一告诉普京,印度和俄罗斯即使在困难时期也并肩站在一起。此前,克里姆林宫的主人称印度总理是他“亲爱的朋友”,并邀请他一同乘坐自己的豪华防弹轿车。

随后,莫迪在X平台上传一张他和普京坐在克里姆林宫主人使用的俄罗斯Aurus豪华防弹轿车内的照片。莫迪在双边会晤中告诉普京,即使在困难时期,印度和俄罗斯也一直团结在一起。

莫迪称: “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印度和俄罗斯也始终并肩前行。我们的密切合作不仅对两国人民至关重要,而且对全球和平、稳定与繁荣也至关重要。”

在双边会晤中,普京用俄语称呼莫迪为“尊敬的总理先生,亲爱的朋友”。普京表示: “俄罗斯和印度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特殊关系,友好且相互信任。这是我们未来关系发展的基础。”

莫迪则表示,他对近期莫斯科为结束乌克兰战争做出的努力表示欢迎。他说:“我们希望各方能够建设性地向前迈进。必须找到尽快结束冲突、建立永久和平的途径。”



土耳其

蒲亭与艾尔段会面 赞土耳其努力调解乌克兰战事


   

俄罗斯总统蒲亭今天与土耳其总统艾尔段会面时,赞扬土耳其尝试调解乌克兰战事所付出的努力。

蒲亭(Vladimir Putin)在上合组织峰会场边与艾尔段(Recep Tayyip Erdogan)会谈时表示:「我相信,未来还是会非常需要土耳其在这些议题上发挥特殊作用。」

蒲亭补充道,在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举行的3轮俄乌直接谈判,已在人道事务方面取得若干进展。

不过,这些谈判尚未带来实质突破,至今仅促成俄乌交换战俘与阵亡将士遗体。



日本

特朗普不参加“四方安全对话”令日本首相骑虎难下


       

印度总理莫迪于8月29日至30日访问日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并参与多场外交活动。双方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将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这一日美澳印合作框架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并期待今年晚些时候在印度举行的下一届峰会。

然而,美国媒体《纽时》30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计划赴印参加此次会议,若消息属实,将对美印关系造成冲击,并令日本首相石破茂是否出席印度的峰会陷入两难。

报道指出,石破茂原本计划在下半年访问印度并出席Quad峰会,但特朗普缺席可能削弱该机制的战略分量。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使日印在安全战略上的协调面临挑战,也可能加深美印关系裂痕。

近年来,特朗普与莫迪的关系持续恶化。特朗普声称他已解决印巴军事冲突,引发印度不满。今年6月两人通话时,特朗普还建议莫迪提名其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但莫迪回应称冲突的解决应归功于两国自身。此后,特朗普又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于8月27日对印度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使印度出口产品面临全球最高税率。

尽管如此,莫迪与石破在会谈中仍强调日印是“共享自y、民z和法治的战略伙伴”,并承诺未来十年加强在防务、能源、人工智能、太空及高铁等领域的合作。两国还计划扩大投资及人才交流,日本承诺未来十年对印度的民间投资提升至每年约68亿美元,并在五年内推动50万人次工人和学生交流。

特朗普的缺席不仅可能削弱Quad峰会的效果,还使石破茂在对美、对印之间的外交平衡更显艰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