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借的,不是他欠的,就因为有人跟他同名,法院那帮人干活糙得没长脑子,直接把他的账户冻了个结实。
2024年8月13日,53岁的王喜民在火车上想买份盒饭,微信支付突然失灵。
到银行一查,傻了眼,可用余额-5988085.63元。
他卡里一万多块,微信里的三千多也被锁死,连抢个几分钱的红包,都能被司法系统秒划走。
就因为这莫名其妙的冻结,他没法领工资,没法收补贴,快一年了不敢出去打工,手里攥着现金过日子,连买菜都得算计着来。
他找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法院,打12345热线,来来回回被踢了好几个皮球。
一个农民,跑不起新疆,耗不起时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日子烂下去。
这事说穿了,就是一群拿着纳税人钱不干事的货捅出来的篓子。
原告要告的是通化辉南县的王喜民,伊州区法院执行的时候,眼皮子底下就摆着姓名和户籍地,却连身份证号、照片都懒得核对。
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就凭这俩信息就敢冻账户?这不是工作失误,这是压根没把老百姓的日子当回事。
更离谱的是,真该被起诉的辉南县王喜民,没收到开庭通知却收到了判决书,账户反倒没冻。
合着法院干活是看心情?想冻谁就冻谁,连基本的对错都分不清?
拖了快一年,2025年7月15日新疆哈密中院开庭,原告视频一看,说不是这人。
合议庭也承认一审程序错了,说庭后解封。结果呢?到现在账户还冻着。
王喜民依然揣着现金出门,生怕哪天干啥都付不了钱。
这纠错速度慢得让人想骂娘,是等着老百姓求爷爷告奶奶,还是觉得人家的日子不值钱?
别以为这是个案。
2023年辽宁瓦房店的李某,就因为跟交通事故被告同名,账户钱被划走;2025年广东陈某,跟湖南被告同名,平白无故被判还款。
这说明啥?
说明司法系统里有一些人,干着最需要细致的活,却糙得像得了脑梗。
信息化都这么发达了,连个跨部门查身份证号的本事都没有,非要用眼睛瞪着名字比对,不是草包饭桶是什么?
王喜民近一年没法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谁管过?出错了一句程序错了就想完事?凭什么让老百姓为你们的无能买单?
纠错不是终点。
账户必须立刻解封,该赔的钱一分不能少,那些瞎干活的责任人,也得让他们知道疼。
更重要的是,别再拿同名当借口,身份证号、人脸识别这些现成的技术不用,非要守着老一套糊弄事,这不是无能是什么?
王喜民身上这600万负资产,就是这群人无能无德的铁证。
老百姓不求别的,就求别平白无故被折腾。
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那还坐在那位置上干嘛?趁早卷铺盖走人,别再祸害人间。


此贴由valen重新编辑:2025-07-17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