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欧洲热死人了开不起空调?那青岛大学热死的门卫是怎么回事?》

| 人围观 |

狂舞的大屌2025-07-14 17:41:08

今天百度百度热搜第六
《欧洲热死人了,但还是开不起空调》
看完之后我忍不住笑了。
因为就在这个夏天,我们自己国家,青岛大学的门卫大爷,被活活热死在岗亭里,没人理他有没有空调,更没人关心他有没有水喝、有没有通风。
请问,这又该怎么写标题?
是不是该叫:
《中国空调遍地开花,但老门卫还是能被热死》?
一|别光盯着别人家阳台,看看自家屋里起火没
媒体总爱说欧洲没空调,说他们环保太激进、政策太僵化、能源太贵,所以“热死人”。
说到底,核心就是一句话:“他们制度不行,我们牛。”
那咱先不说欧洲了,先说自己。
青岛大学门卫岗亭,室外高温近40℃,里面无空调、无风扇,门卫大爷在酷热中连续上岗十几个小时,最后倒在岗亭旁边,被确认死亡。
他有没有资格拥有一个电风扇?
他有没有权利在高温天休息一下?
他为高校站岗几十年,最后连“中暑被救治”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有空调,但不是每个人都配拥有。
我们有制度,但不是每条命都值钱。
所以,先别急着嘲笑欧洲,咱自己的人命先值点钱,好吗?
二|“他们热死人是制度问题,我们热死人是意外”?
最讽刺的不是门卫热死,而是热死之后舆论的反应:
校方推脱、沉默;
网络删帖、淡化;
官方冷处理、无回应;
舆论控制下,“热死人”连热搜都没捞上几个小时。
而与此同时,各大媒体还在推送“欧洲人连空调都开不起”的快报,制造一种全球唯一的制度安全幻觉。
欧洲的死人,是他们体制落后;
我们的死人,是“个别意外”。
但什么叫意外?
在中国,门卫、快递员、外卖员、建筑工、基层公务员,在每一个三伏天,都是用命在高温里搏生存。
这种“意外”,年年都有,件件都相似,却从不引发真正的制度性反思。
三|空调不是制度的象征,“人命值多少钱”才是
说欧洲开不起空调,不如问一句:
你确定你开的空调,不是拿别人的命换来的吗?
一个大学,一个堂堂“985/211”的国字号高等学府,连给门卫配一个风扇的能力都没有,却有钱装监控、做美化、发论文奖金、建楼搞扩招。
这不是缺资源的问题,而是**“谁的命值钱”的问题。**
对底层的漠视、对死者的冷淡、对责任的推卸,才是最真实的“制度病”。
四|写给那位热死的大爷,也写给所有还在岗亭上汗流浃背的人
你并不是“意外死亡”,你是这个社会等级冷漠下的牺牲品。
你不是没有空调,你是没有被当人看。
你不是不配休息,是你的工作根本没人想让它“有人性”。
而我们看到你死了,转头却还在嘲笑欧洲人没空调,那我们和这个制度,还有什么分别?
尾声|别再拿“别人更惨”当安慰剂
与其盯着欧洲有没有空调,不如回头看看:
我们到底有没有把自己人当人看?
别人的苦难不是你装睡的借口;
别人的制度失败,也无法掩盖你自己的冷血。
“吃得饱就不错了”、“能活着就感恩了”、“热死人只是意外”,
这些鬼话,我们听够了。你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