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担心夜长梦多,于是在12月25日下午3点带着蒋介石夫妇乘车直奔飞机场。因为张学良害怕部下们知道后会发生意外,所以他的行动非常秘密,连周恩来也没有通知,只有杨虎城同行。蒋介石夫妇登机后,张少帅突然说:我送委员长。并签下手令,请杨虎城代为指挥东北军,自己跟着蒋介石夫妇登机飞洛阳、南京,蒋介石劝张学良不要陪自己去南京,说去后局面无法控制,于你张学良不利,但张学良一再坚持,蒋介石只得作罢。
等周恩来闻讯赶到机场时,飞机已经起飞了,周恩来长叹:“汉卿是看《连环套》中了迷,他这是摆队送天霸啊!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果然“背信弃义”,不仅囚禁了张学良半个多世纪,二十多万东北军也迅速解体。
很多人认为张学良年轻冲动,没有认识到老蒋的阴险狡诈,结果上了老蒋的当,如果当时不送老蒋回南京,张学良后来的遭遇肯定不会失去自由五十年,还可能会在即将到来的抗战中大有作为。应该说这种观点是把问题想简单了,并且也小看了张学良的心机。张少帅晚年曾经说外人包括杨宇霆和日本人都上了他的当,以为他只是个“小孩子”,其实这是他故意装出来的。他的想法远比外人认为的深远、周祥
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长城抗战后,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就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背负不抵抗的骂名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东北军的家丢了,没有了地盘。没有地盘也就没有了军饷来源,甚至没有兵源补充。俗话说:雄兵百万,无饷则散。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已经到了这个危险的边缘。二十多万东北军,每月军饷近二百万大洋,得靠南京老蒋开支了。端人家的饭碗就得服人家的管,张学良心里当然非常清楚。所以他觉得东北军难带了。
出国考察回来后,张学良对老蒋说他不想带东北军了,想做老蒋的侍从室主任,也就是老蒋的“内臣”,不管张少帅是真心还是假意,老蒋都不会当真,他也不认为这位公子哥能做这份“伺候人”的差事。应该说张学良这是在试探老蒋,会不会拿掉自己的兵权。老蒋真要拿,他也是没办法的,但老蒋没有。不仅没有,反而还重用他带兵剿共。鄂豫皖剿共获胜后,老蒋给东北军找了一块地盘:西北。须知当时中国的地盘都被军阀们瓜分光了,冯玉祥垮台后,西北空虚,杨虎城马步芳等小军阀成不了大气候,二十多万东北军进入,正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张学良也自己掏钱买了大量土地,准备做一些基础建设,要做长期打算
老蒋这样安排,应该说对小张很够意思了,给他的任务并不难,就是围剿长征后逃到陕北的几万红军,此时的红军已近弹尽粮绝,别说大军进剿,就只是围困,就能把红军困死。哪知道小张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还被人忽悠搞西北联合政府,要反蒋抗日。
西安事变爆发,斯大林不支持张学良,小张又回到了没地盘没钱的处境。老蒋回到南京,要整垮东北军就太容易了:分散驻扎,服不服从命令?不服从,就不给军饷。何况东北军已经有人向南京输诚了
至于张学良,不去南京,永远呆在西安?西安就绝对安全吗?作为国军高级将领,服不服从最高当局命令?如果抗战开打,安排你去打仗,你去还是不去?谁还敢信任你?老部下们以后是听中央的?还是听你的?中共皖南事变后,老蒋停发军饷,中共自己搞大生产,还有苏联援助。张学良有这个本事吗?
西安事变宣布和平解决后的宴会上,小张当着老蒋夫妇和宋子文端纳等的面,三次摔杯,痛哭失声。说他自己不是要地盘,不是要钱,就是要抗日,这应该是表演的成份大。不用说,老蒋和夫人,还有宋子文,端纳当时都对他的人身安全做了担保,这一点,小张不用怀疑。去南京肯定没有性命之忧,其他地方未必就比南京安全,而且去南京说明自己有担当,政治上、声誉上是加分的。

当然,张学良没料到老蒋会关自己那么久,但如果抗战不打那么久,或者国共内战老蒋不失败,凭他中原大战帮过老蒋,凭他与蒋是结拜兄弟,凭他与孔宋两家关系密切,应该说老蒋是不会关张学良那么久的。所以张学良送老蒋回南京,应该是他当时的最佳选择。